最近“垃圾分类与干湿分离”成为了上海人民生活中的主旋律,“奏响”这旋律的,便是即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的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。其中规定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200元,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可罚5万元。
——“老板,今天我真的不能加班了。”“为什么?”“回去晚了就赶不上垃圾房的开放时间了!”
——“喝奶茶吗?”“不喝”“吃小龙虾吗?”“不吃”“减肥?”“没有,这样就可以不分垃圾了!”

全国上下乐呵呵地看着魔都人民折磨自己。很少有人去思考,既然这么难,为什么要搞“垃圾分类”?
因为被“逼疯”的上海人背后,是一场全中国人都输不起的残酷战争。
垃圾分类,痛苦?
被垃圾包围,才是真的痛苦!
我们曾关注过《奔跑吧,兄弟》的一期节目。
当时,跑男团空降杭州,跟随工作人员走进了杭州唯一的垃圾填埋场。
工作人员介绍说:“这个垃圾场的深度达100多米,相当于30多层楼那么高,需要300多年才能降解。”跑男们惊呆了。
而当他们得知“杭州每3年的垃圾就可以填满西湖”“易拉罐降解需要200年”“塑料制品降解需要1000年”,一个个更是一副要哭的表情。
这绝不是特例。

我国每年产生固体废物约50亿吨,其中危险废物4000万吨,但70%左右的城市都选择了填埋的方式。
现在杭州一天的垃圾,3到4年就可以把西湖填满,从2007年到现在12年的时间里,杭州已经填埋了1700多万吨垃圾。
突然暴增的垃圾,使原本能用24年的填埋区,以2倍速提前堆满。
被困的不仅是杭州。
《人民日报》曾经报道:北京日产垃圾1.84万吨,用装载量为2.5吨的卡车来运输,长度接近50公里,能够排满整个三环路一圈。
2010年,导演王久良拍摄的《垃圾围城》震惊世界:
原来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场,土地、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更是触目惊心。
北京外环400多个垃圾场,这些大大小小的垃圾场,远离市中心,远离最繁华的地带,却掩盖不了北京已经被垃圾包围的事实。

在六环外的垃圾场边,羊群们啃食着运来的厨余垃圾;附近的小朋友,也从那些绕不开的垃圾场里,翻找着“玩具”。垃圾填满的几十米深的大坑、生活在“垃圾圈”中的人们、焚烧垃圾的滚滚浓烟、肆虐的蚊蝇和垃圾中觅食的牛羊群……
2008年,电影《机器人总动员》上映,人们只记住电影中美好的爱情故事,却忽视了故事的“背景”——2700年,地球被垃圾淹没,成了一个巨型垃圾场!人类被移民到其他星球,只留下机器人清理地球上的垃圾。

这部电影可能是乐观了。它把“垃圾围城”设定在了数百之后。
其实,此时此刻,“垃圾围城”正在上演。
大家都已开始直面无地可填垃圾的绝境。
这些垃圾从哪来?每个人都是“贡献者”。
夏天,天气热,吃个冷饮是常规操作。当你扔掉手中的塑料杯、塑料管的时候,他们成为垃圾,去“围城”了。

周末不想做饭,也不想出门,叫个外卖无可厚非。于是,打包盒、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从商家出发,经外卖小哥来到我们手中。整个过程,打包盒等平均被使用25分钟,却成为几百年难以降解的垃圾。
各种“人造节”频现,淘宝、京东等又促销了,赶紧下几个单!
于是,纸箱、塑料袋、胶带、泡沫等开始乘坐飞机、火车、汽车,来到我们的手中,转眼又变成了围城的垃圾。

生活越便捷,就必定会制造更多的垃圾。方便了“这一代”的外卖和快递,正在毁掉“下一代”,这并不夸张。
数据显示:在中国的大街小巷,每周最少有4亿份外卖在路上,至少产生4亿个打包盒和4亿个塑料袋,以及4亿份一次性餐具。
快递量一样令人感到恐怖,2012年是50亿件,到2018年已增长到500亿件,预计到2020年,这个数字会变成700亿件。
700亿件快递会产生多少垃圾,简直难以想象,也不敢去想。
当大自然的分解速度远远跟不上人类生产垃圾的速度。
于是,北京垃圾围城,上海垃圾围城、深圳垃圾围城……
比这更让人害怕的是,很少有人觉得这事与自己有关。

有人做过问卷调查。
提问:当你把家里的垃圾拎到楼下,往垃圾桶一丢,你觉得它和你还有关系吗?
很多人都会愣住,一脸愕然地说:神经病,跟我有什么关系?
有人甚至说:垃圾当然要丢掉,清扫是清洁工的事儿,处理是垃圾厂的事,关我屁事!
也有人会质疑:那是政府的事情,管我什么事儿?
其实,你见或不见,“垃圾”就在那里。
你可以忽视,可以无视,但这一场灾难,始终会到来。
有人说,现实已经这么严重了。分类有什么有用呢?
有分类,才能后续更好地无害化处理,才能更好地提高回收利用率,才能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减负。
首先,把有用的垃圾回收,这本身就是减量。
再者,无用的垃圾,在被合理分类后,可以“安全”焚烧处理,还可用于发电,成为新的能源。
一个新理念的推行,注定会是一段漫长的路。
上海人先走一步,开始垃圾分类了。其他城市并不是观望者。
一个城市的探索,似星星之火,但可以燎原。
想象一下,如果从现在开始,孩子在幼儿园的开学第一课,就是垃圾的干湿分离;如果从现在开始,所有小区的垃圾桶也都分门别类地放好;如果从现在开始,分好类的垃圾 不再一股脑倒回垃圾车里......
可能,今天的确会“不方便”一点,但明天肯定会更美好一些。
对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每个人来说,除了做好垃圾分类,能做的还有很多——
少点一份外卖;
少下一个网购订单;
去超市自备购物袋,杜绝使用塑料袋;
出门自带水杯,避免购买矿泉水、饮料等;
理性消费,不因多买、错买变相制造垃圾……
在过去的很多年里,每每说到保护环境,我们总是说“为了下一代……”,但现在分明已经是“为了自己”。
因为十面霾伏,尚能戴上口罩;但当“垃圾围城”,我们每一个人,都将无处可逃。
下一篇: